我爸爸丁明,原名曾昭韪,1937年从长沙第一中学考入广西大学文法学院政治系。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大学从事党的工作。1940年经重庆、西安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我妈妈卢吉茵,原名卢济英,1938年在四川大学文学院教育系读书时参加共产党。1938至1940年在成都担任抗日宣传团第一团团长。1940年冬赴延安中央党校四十五班学习。
爸爸妈妈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已成知己。1941、42年先后分配到延安新华社工作,在英译部做翻译。妈妈那时才23岁,晚上听外国英文电台新闻经常打瞌睡,爸爸就教她用延安的草纸卷烟叶后抽几口,提神坚持翻译工作。他们在新闻战线结为伉俪,并于1946年8月25日在延安中央医院生了丁咪咪(现姓名卢枫)。因眼睛大而有神,就起名大咪咪。那时条件太差,妈妈没有奶,爸爸就想办法用城里的食品或衣物与老乡换些羊奶给我充饥。我主要是靠喝延安小米粥长大的。
1947年至1950年,爸爸任新华通讯社总社编辑、美洲组组长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妈妈在国际部新闻部任编辑。1951年1月5日又喜得一子丁小明(现姓名卢明)。1950年春到1951年冬,他们比翼双飞,又双双调到外交部筹组的张闻天为首的联合国代表团政策研究室工作。1951年3月初爸爸与政策研究室的同志们曾到巴基斯坦拉合尔市考察。
美帝国主义侵朝战争爆发后不久,中朝人民军联合击退美帝进犯,美帝被迫接受板门店停战谈判。爸爸作为中国志愿军停战谈判团的一员并兼新华社驻朝鲜特派记者,于1951年7月5日,随外交部李克农副部长率领的代表团起程赴朝鲜。当时爸爸患有十二脂胃溃疡,妈妈担心他的身体,但爸爸坚持奔赴保家为国的战场,没有把病情告组织。我永远记得那天下着瓢泼大雨,爸爸在史家胡同四合院的走廊紧紧抱吻我的情景。
7月7日凌晨代表团抵达开城,10日上午10时,正式谈判的第一次会议在开城凤庄举行(10月10日迁址板门店)。爸爸在代表团秘书处工作,在乔冠华领导下负责起草发言稿。他带病坚持工作,日夜辛勤,积劳成疾,不幸于1951年9月20日病逝开城,年仅36岁。爸爸生性乐观,爱说俏皮话。第一次手术后,还开玩笑似的跟大家说“同志们对我这样好,到处找医生。以后病好,要更好地为党工作,不淘气调皮了。”在弥留之际,还使尽仅有的气力,疾呼“毛主席万岁”十余声,在场的众人都深为感动和倍受激励。中朝代表团在开城日月寺举行了追悼会。为纪念和表彰丁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功绩,在开城善竹风景区为爸爸建立了纪念碑,上书“丁明同志永垂不朽”。后移至开城烈士陵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平壤志愿军总部接见了妈妈,亲自面告丁明牺牲的消息,并嘱咐好好抚育丁明后代,以承父志。李克农同志还致函卢吉茵同志,叙说丁明同志逝世过程。
1951年11月8日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名发给丁明同志家属革命牺牲光荣纪念证。爸爸的骨灰由妈妈护送回北京后,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内。外交部和新华社联合举行隆重追悼会,周恩来总理送了“丁明同志千古”的挽联。
1951年11月23日,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了爸爸生前与妈妈和邵新华同译的《福斯特自传》,作为丁明同志-----新华通讯社外交战士的永久的纪念。爸爸和妈妈还共同翻译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文学作品。1999年5月12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六十八年新华社烈士名录,丁明爸爸是在抗美援朝牺牲的5名新华通讯社记者之一。
爸爸牺牲后,妈妈1952年调到中国贸促会出展部。3月就到印度孟买举办中国贸易展览。记得妈妈带我看预展时向周总理汇报完工作后,才告我眼前的伯伯是周恩来总理。那时我不懂事,只睁大眼睛望着和蔼可亲的周伯伯问了好!妈妈作为“中国对外贸易”杂志1956年创始人之一,为这本杂志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使这本杂志在宣传我国经济贸易方针政策及巨大成就,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989年我在教育部国际司工作期间,应朝鲜教育委员会邀请,带着妈妈对爸爸的深切怀念,终于来到我们爸爸为之奋斗和牺牲的地方,献上一束鲜花以为忠魂,实现了多年的愿望。在板门店三八线,时任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首席委员朝鲜人民军崔义雄少将感谢丁明烈士、卢吉茵同志等无数英烈为抗美援朝所作的伟大贡献。1998年妈妈已去世,朝鲜教育委员会仍邀请我、弟弟卢明及其夫人王汉林和女儿卢婷婷访问朝鲜。双方期望毛主席和金日成等老一辈革命家缔造的中朝两国人民友谊能世代相传。
我在育才学校读了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被中国志愿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伟大国际主义精神深深感动,也爱上了火红的枫叶。为表达继承丁明爸爸和无数革命先烈遗志的决心,我征得妈妈同意把名字咪咪改为枫叶的枫。
妈妈给我们看珍藏的丁明爸爸1951年在板门店给她的家书,念念不忘对我们的教育和培养。爸爸写到“我们在斗争中感到祖国的可爱与毛主席的英明与伟大。有了他,我们就一定得到胜利”。让妈妈订一份苏联画报,“将来留着给大咪咪和小明课后回家翻阅。”虽然我和弟弟没有继承丁明爸爸和妈妈的新闻外交事业,但我们始终牢记我们是革命烈士的后代,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和工作。我在英国留学回国后从事了教育外交工作,弟弟卢明在原西德丁肇中的实验室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国,与同事创建了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
2007年9月我参加了北京延安儿女联谊会组织的“延安儿女寻访团”。为发扬延安精神,让世世代代能向革命先烈学习献身祖国新闻外交事业的事迹,我和弟弟向延安新闻纪念馆捐赠爸爸丁明烈士和妈妈卢吉茵的一些珍贵文物原件。同时,向贵馆捐献一千元人民币。希望纪念馆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全面真实地记录曾在延安新华社战斗、解放后为新中国建设和保卫祖国而牺牲的新华社英烈事迹,能把丁明烈士补充到“新华英烈”的展版中。我们也向延安大学校史纪念馆捐赠了父母的一些珍贵文物复印件并捐献一千元人民币,希望延安大学通过生动的党史教育,使延安精神世代传承发扬。在参观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时,登记了丁明爸爸、卢吉茵妈妈奔赴延安的信息。希望纪念馆能把更多的经八办介绍奔赴延安的革命先烈名字列入“途经七贤庄的爱国志士及国际友人”的名单展版中。